孙卖鱼考
2015/8/4 9:27:37 作者:杨海林 阅读:5781 评论:条
孙卖鱼其人,淮安人,同治《山阳县志》卷十二有其小传,云:
孙卖鱼者,尝酷暑卖鱼市上,遇道士,曰:“能饮我,鱼馁可活也。”(孙)则以斗酒饮之。(此后)剧与谈论,自言祸福辄应。
这个孙卖鱼其实就是一个卖鱼的,因为有一个道士的帮助,一下子就成了“言祸福辄应”的奇人。
叶梦得《避暑客话》里的说法近似于此:
近世有孙卖鱼者,初以捕鱼为业,忽弃之发狂……稍言祸福,无不验者……昼往来人家,夜则宿于紫极宫。
紫极宫是淮安的一处道观,《淮安府志》说它“在城(今淮安)西南隅”,“尝有神仙游于此”。
给人的感觉好像同治《山阳县志》里提到的那个道士就该是紫极宫的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我早年的时候曾听到过涟水张邋遢的传说,这个张邋遢其实近似于孙卖鱼,这个传说说张邋遢一开始也是卖鱼的,后来在桥上见着八仙中的铁拐李,向他讨宝贝,铁拐李从自己腿上揭下来一块疮痂,这个疮痂也很能使“鱼馁可活”。
涟水和山阳毗邻,孙卖鱼的传说可能就是张邋遢传说在流传中的变异和二次加工。
宣和年间,这个孙卖鱼曾被“召至京师”,“赐号‘尘隐处士’”(同治《山阳县志》),《宋稗类钞》记载了他在京中的异事:
一日,(孙)怀蒸饼一枚,坐一小殿。时日高拜跪既久,上(皇帝)觉微馁,孙见之,即出怀中蒸饼云:“可以点心。”上虽讶其异,然未肯接。孙云:“后来此亦难得食也。”……明年,遂有沙漠之行。
同治《山阳县志》也有类似记载:
靖康初,尝居亳州太清宫,忽大哭,人莫之喻。或窃记其时,乃混为汴京陷日也。
能猜到皇上肚子饿,这倒算不得什么,能预知第二年皇上连蒸饼也吃不上,这就很神奇了。汴京沦陷,他在千里之外能有感应,“忽大哭”,也是够玄乎的。
淮安关于孙卖鱼的遗迹,目前有一座等仙桥,又叫升仙桥,张鸿烈《淮南诗钞》说“(升仙桥)在治西驸马巷,俗传州人孙卖鱼于此升仙去,故名。”
其实河下镇还有一个干鱼巷,也是纪念他的。我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姓冯的同事,他说他小的时候曾亲见干鱼巷的石板路上有两个很深的桶辙,就是孙卖鱼当初留下的。
这个传说我小时也听过,有点类似于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:
孙卖鱼在河下干鱼巷卖鱼,有一个小道童来买鱼,并且让他把鱼递到道童的住处。
孙卖鱼扔下桶提了鱼跟着道童来到府市口一棵树下,道童拍拍树,树下就露出一个洞,进了洞走不远就来到钵池山,钵池山上的王仙老祖(王子乔)正跟一个道士下棋,王仙老祖身边有只白玉兔绕着一只石磨跑,跑一圈正好是一年,孙卖鱼没在意这兔子,一心看王仙老祖下棋。后来王仙老祖提醒他:我的玉兔跑了一百多圈啦,你还不回去?
孙卖鱼听了这话赶紧往回走,到家时才发现他的鱼桶早已在青石板上烂掉了,只留下两个深深的印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