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的春天,我们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我们赴安徽一带考察学习。当我们来到歙县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时,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和愉快。因为陶先生生前致力于中国的教育改造工作。他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,还要求教育要“教、学、做三者合一”。他还大力倡导“小先生制”,实行“即知即传”。从而形成了他的“生活教育”的教育思想体系。陶行知的后半生不仅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大踏步地向前,同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,同情和支持无产阶级革命,受到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,一度亡命海外。
在陶行知的晚年,更是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,支持组织“新安旅行团”这样的革命进步爱国团体,在淮安办新安小学,在重庆办育才学校,多方为国家培养革命人才、掩护革命师生,被毛泽东称赞为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。与之亲密交往的周恩来也赞扬陶先生“不是共产党员的党外布尔什维克”。
七十多年前我在读私塾时,曾在新安小学读过书的塾师张永生曾教过我们唱陶行知的《锄头歌》。所以当我站到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大门前时,我就情不自禁地放声唱了起来:
手拿锄头锄野草呀,
锄去野草好长苗呀,
咿呀嗨,呀嗬嗨,
锄去野草好长苗嘛,
咿呀嗨,呀嗬嗨!
我的歌声一落,那些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游客纷纷为我鼓掌。七十多年来,我不知唱过多少遍《锄头歌》,但是我要说,那是我唱得最开心的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