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街古韵犹在
2014/12/7 13:50:00 作者:章来福 阅读:6402 评论:条
河北街即指淮安区河程公桥以北,一条长达三华里的南北走向大街。南以程公桥为起点,北至古虹桥为终点。从程公桥至嵇家桥这一段,习惯上称河北大街。河北大街铺设的石板街,均为“苏州麻”的长条石。上世纪70年代初,遭受“极左思潮”影响的干部和群众,欲搞所谓的苏北小水电“阳光闸”,将街上的长条石挖走。
河北街在历史上分为嵇家桥、大市口、小市口、北头集、东陆三巷、西陆三巷、西市口等七个街巷段面。清代、民国至建国初期,此地段称“东里镇”。
河北街自古以来,就是一条繁华喧闹的南北通衢要道。它至河下花巷北端,经河北大街、嵇家桥、广济桥、古虹桥,直达安东(今涟水县),最后进入响水境内。
街道路面可行驶马车,沿街铺面林立,商贾兴隆。
河北街在鼎盛时期,有张、刘、陈、叶、朱、许等中医馆七家。肖、沈、王等私塾馆三家。刘、叶、朱上档次的菜馆三家。茶食店、烟酒店、酱园、粮店、澡堂子、客栈等等一应俱全。街上人挤人,如同现今的上坂街一样。尤其是小市口西侧开设的旧货市场,叫卖声不绝于耳!街上就像天天逢集一样热闹。
河北街地段的庵堂寺院有净明寺、西方庵、东清寺、陶许殿、福慧院、火星庙等七、八处之多。其中数净明寺规模最大,占地五亩有余,亭台楼阁俱全,位居“淮安八大寺”之一,可惜毁于日寇之手。火星庙前的两棵紫藤树盘根错节,虬劲苍翠,延伸过街,覆盖如棚,树龄长逾千年。
明末清初,瘟疫盛行,附近和外地都有人来此地求医,河北街中医令以紫藤叶作引,其药甚灵。故而紫藤树之名,流传大江南北。
嵇桥,古称虹桥,传说为张良遇黄石火“拾其履”之所。古虹桥为明朝开国功臣、大元帅徐达率兵大战元兵之处。
明朝建立后,此处复建古虹桥。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材,桥为拱桥式样,三十六级台阶,气势恢弘。建桥时间早于程公桥,它和程公桥南北对峙,遥相呼应,可谓河北大街南北端的两大景观,可惜古虹桥已毁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,其间路道古迹已湮没,遗迹难寻,成为历史的传说。
|